桃花 庵主

  桃花 庵主
 
       作者:烈烈风中



    三人行光绪25年,河北一带遇大旱,灾民不聊生,更因清廷腐败无能,粮仓空虚,无力赈灾,致饿死之饥民暴尸荒野,哭嚎声至百里不绝。

  

  恰时下洋人、买办压榨百姓成风,河北居民群起激愤,组成"义和团",如此,轰轰烈烈义和团运动就如一团新生的烈火,如燎原之势迅速燃烧了起来……北平紫禁城宁寿宫中某阁。

  

  午夜中,一位相貌艳丽的旗装妇人倚卧在长椅上,用她那双妖媚夺人的瞳子注视着椅前画架上的一幅丹青,细长俏丽的睫毛不时眨着。而妇人那雕栏玉砌的左手并没有闲着,举笔不时在上面增添着颜色,右手却是托腮,配合嫣红诱人的朱唇发出一声声叹息。

  

  镀金边的窗户敞开着,旗装妇人举头看到一轮圆月在房檐边沿沐浴着柔和的光亮。

  

  而不为之人知的是,在窗户对面房顶上的黑暗处,一双杀气夺人的眼睛正在望着窗内那绘画中的美妇。

  

  白雀庵庵主法号伦音,其在义和团里声望极大,大有一统河北省逐义和团,担任总盟主之势。庵主极少以真面目示人,每次义和团各路英雄好汉聚会,其总蒙面并以精妙绝伦的轻功跃至场地中央,并能隔空出掌,悬空以掌力点燃义和团总坛之圣火。无须掌教信物,众团员观其神功,皆膜拜之。精通武学者,无不以其《仙尘心法》为之赞叹,更因心法已练之最高层,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。与洋人的数次战斗中,伦音更是以其身法穿插于洋枪数组之间,杀人于无形,屡破敌阵。

  

  但此时的伦音却丝毫没有战场上的淡定与从容,无垢的眼瞳中流露着最纯粹的仇意,因为她终于看到了那造成天下生灵涂炭的清妖之首--慈禧太后。

  

  伦音心性本淡薄慈悲,静如止水,在她看来灭清妖之大业,应自下而上,使天下众生为基本,以如江海浪涛之势平天下之妖孽。可其师妹仙音却一直不肯认同师姐的观点,做事满怀冲劲儿,心急气躁的师妹总认为反清大业应自上而下,擒贼先擒王,以雷霆手段扼杀鞑子皇族,从而天下一呼百应,可轻易覆灭群龙无首的清廷。

  

  那日夏至,仙音终于看不惯师姐循循渐进之手段,在与伦音争吵了一番后,就跃出了白雀庵,临走前对师姐喊道:"师姐那儿戏做派,要何时才能杀尽天下清妖啊!倒不如让我混进宫去,待月圆之时正是我提妖王之首级见师姐之时!"此时屋顶上,那日师妹的誓言仍在耳边回荡,但那已经是半年以来听到师妹说得最后一句话了。

  

  当时借着义和团的潜势力,师妹顺利混入宫中,并被分在了宁寿宫中作为清妖太后的近身宫女。

  

  伦音相信以师妹有其八成功力真传的武功,就算事情败露,其犹可从容退之。但月前,师妹从宫中的消息就戛然而止,各路消息都没有师妹遁出宫去的迹象,仙音最后的踪影是月前一次对慈禧太后例行公事的供奉茶点。

  

  此后就再也没有关于仙音在宫中的消息了。

  

  自幼与师妹关系颇深的伦音,就算性格再静怡,也难抵对师妹的牵挂。离中秋还有三天,她以其高深的轻功遁入紫禁城,夜间头顶月色,纵于楼阁宫殿之间,如入无人之境。很快她来到了清帝国的最高掌控者慈禧太后的寝宫--宁寿宫。

  

  此时潜伏在屋顶黑暗处的伦音,经过一个时辰的观察,都未曾发现师妹的影踪。

  

  她轻咬皓齿,考虑再三,终于,天下武功顶绝的白雀庵庵主动了起来……慈禧所寝阁中,窗户被夜风吹拂的轻微的摇摆了一下,几个呼吸后阁楼又归于刚才的冷寂。

  

  但是此时,阁楼门外、院中的侍卫们,却被先前的夜风吹得东倒西歪,他们双瞳未闭,神色如常,眼中却已失去生色,而他们无神的瞳孔里映射着一个身影:穿着洁白僧衣的比丘尼单脚尖点地,立于院中,仿佛不愿以其纯洁身体更多接触那仅有几缕尘灰的青石板地面。

  

  院内慈禧太后那原来充满舒适懒意的脸仿佛有所感应,微皱了皱眉头。但仍未把视线从自己那画上移开。而后,又一阵暗藏杀气的风从阁楼门缝中吹开,并瞬间弹开了那结实的铁树木门。